裴铭
今年可以说是中国航空领域迈入发展新阶段的元年。这一年,前有中国民航走出疫情阴霾、国内外旅客吞吐量指数级增长、国际新航线不断开通、多个航司扭亏为盈、各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年终岁尾之际,回首望去,航空业动作频频。
其中最大动作莫过于5月28日的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的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这一起航,也标志着中国民航“研发、制造、审查、投运”全流程打通、国产大飞机商业运营的正式起步。而在走上面向消费者的台前,这一国产大飞机问世的幕后,是无数研发人员的呕心沥血、机组人员的前赴后继。作为国内知名飞行员、航空安全技术领域杰出人才,朱英俊也是这一举国之力项目背后的关键人员。
机长中的机长,二十年安全飞行成就标杆典范
下机队、上蓝天,朱英俊从波音737起航。2008年,在“海口-台北”这一全大陆航司首次开通的航线中,以右副驾驶的身份执行这一国家瞩目、两岸心系的重要飞行任务。而在飞跃南海上空前,书本上的安全理论知识,早已逐步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安全重于泰山”的观念正在朱英俊心中不断生根、发芽。
与安全飞行时长俱增的,还有“机型收集图鉴”的厚度。波音767机型成为朱英俊“机型收集图鉴”中的第二个勋章;从国内航线向国际航线进发后,波音787机型也成为他在国际航线的黄金搭档。彼时秉承着“多学多看”这一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不同机型驾驶经验、新机型试飞知识边界的朱英俊还不知道,这将成为他在几年后参与国家级关键飞行项目的一个关键资本。
2015年,在设计阶段,为保证飞行系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C919的设计图纸中,航电技术系统计划采用同波音787和777-X机型相似的平台,飞行操控系统计划采用同空客A320系列相似的侧杆操作技术,而这些设计构想不能纸上谈兵,落到实处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评估,尤其是同机型飞行员的实操经验和审校。
民航出身,拥有多年国际航线的飞行经验、波音737、767、787等机型驾驶经验,使得当时的朱英俊以波音787机长身份,参加了C919的驾驶舱定型会议,成为C919驾驶舱定型会议中唯一一位飞行员。
“唯一”不只是代表名额的数字限定词,是荣誉,更是当时业内对这位飞行员能力的认可。除了以专业见解和飞行操作经验为C919驾驶舱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朱英俊也对设计组基于787机型所设计定位的仪表控制面板,提出了左右对称布局的优化建议,为这一国内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裨补缺漏,为成功首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任国际航司后,足迹遍布全球寰宇的朱英俊对国内国际飞行的差异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无论是与机组人员直接相关的航空管理、地面服务,还是在经营层面的战略规划、航线网络设计、产品设计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在安全风险管理问题上,更总结出了科学、系统的操作经验。
现在,安全飞行时间逾万小时的朱英俊,正以顺丰航空的波音747机型机长这一新身份,不断延长这一纪录。
云端上的云端,航空风险管理智慧化路在何方
智慧化已经成为全球航空业新一轮发展的主导力量、行业共识。但新理念落地带来的新技术,也在应用探索层面,为全球航空业带来了新环境、新挑战及新思考。航空数字化、智慧化仅仅是让飞机“通网”吗?对航空安全风险管理又意味着什么?
在去年发布的《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中,中国民用航空局明确指出,“智慧民航建设将有效提升民航安全发展水平以及行业运行效益、效率和发展质量”。而早在政策出台之前,狭窄的驾驶舱是研究中心,丰富的飞行经验是研发支柱,朱英俊以其贡献出一系列技术成果,助力了“智慧云端”,他本人也在去年六月的第五届斯贝瑞奖的颁奖典礼中,荣获“2022年度航空安全领域杰出数智化创新人物”这一国家级个人荣誉。
以锐意创新的数字化人物身份“出圈”之后,在今年九月落幕的航空新阶段元年的关键性事件——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期间,朱英俊又凭借斩获“2023航空安全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奖头筹的“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航空安全风险评估系统V1.0”的这一技术成果,再度走进大众视野。
该项技术成果以深度学习为技术支柱,能对航空飞行中潜在风险的进行预测和评估,通过对历史飞行数据、气象信息、飞机性能参数、飞行员行为数据、空中交通控制记录等数据进行采集,再进行去除噪声、填补缺失值、数据归一化等标准化处理,设计并训练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以识别飞行数据中的复杂模式。
为了实现最佳性能,朱英俊定期使用最新的飞行数据进行训练和验证这一系统的航空安全风险评估能力,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现在,这一训练好的模型能够对实时飞行数据进行分析、对现有风险进行量化、对未来风险进行模拟、输出风险评估结果,为以飞行员为主的机组人员、航线网络系统、地面塔台等提供调整飞行计划、优化飞行路径、实施预防性维护等决策支持。
在操作界面设计阶段,朱英俊将不同机型、不同航司平台的操作经验整合,在这一技术成果的操作界面综合考虑了飞行员、维护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决策者的使用习惯和信息需求,展示实时的风险评估结果,还提供针对性的行动方案建议。这一操作界面还注重数据可视化的呈现方式,使得复杂的风险信息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
“智慧航空”理念问世后,相关领域的技术成果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雨后春笋,朱英俊这一技术成果能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获得航空安全技术成果领域的最高奖项、从千余份申报材料中“破局”,便是以其突破性、实用性的系统优势:能够处理和分析比传统统计方法更多维度的数据;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据量的积累优化提高预测评估能力、适应航空领域中新出现的风险因素等。
在各大航司乃至航空培训机构中,DS(安全总监)、飞行员、飞行教员等专业人士表示,这一将深度学习技术与航空飞行安全紧密结合的系统,在应用中,不仅显著提高了飞行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资源,进一步加深了科技在全球航空领域的重要地位,推动了全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对航空运输业而言意味着安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安全是提供快速可靠的航空服务的核心价值。面对不断加快的民航发展步伐,朱英俊紧跟航企实际,不断更新迭代,满足我国民航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远需求,继续研发新技术,构建一个更为智能、灵活和可靠的航空安全保障体系,用“最强大脑”守护中国民航运行安全。